当前位置: 主页 > 鞍山新闻 >
28万亿!美媒:砍单430亿只是开始
时间:2022-09-07 15:1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56

  “造芯”成为了最近几年里,全球科技圈最为热门的话题,无论是欧洲市场还是亚洲市场都在加速成熟芯片产业链的构建行动,我们更是其中的领跑者,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海外市场的,到目前为止,高通、英特尔、AMD等美芯片巨头依旧是我们最大的进口对象。

  不过,局面在2022年发生了很大的逆转,因为根据8月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今年的前七个月里,我们总计从海外市场进口的芯片量减少了430亿颗,这个规模已经是非常庞大了,对于很多海外厂商来说都是巨大损失。

  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步,主要原因是,在过去2年里,我们国内各大芯片企业纷纷冒头,扎根芯片技术的研发,在很多领域实现了芯片的自我供应,例如,屏幕驱动芯片、射频芯片等都打破了长久以来欧美企业的垄断局面,其实,芯片技术本质上并没有那么难,特别是在芯片设计上,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人才投入研发,短时间内就可以获得大的突破,这并非是言过其实,就拿5G射频芯片来说,之前一直被博通公司垄断,国内市场几乎是空白区,但是在短短1年时间里,富满微已经能够实现5G射频芯片的量产了,并且华为公司自主研发的5G射频芯片也蓄势待发,据悉在2023年就可以应用在智能手机产品上,让华为手机重新回归5G赛道。

  这就要和生态进行关联了,普通的电源芯片、射频芯片都不需要参与到具体上层软件的编译,根本不需要考虑软件层面是否需要大规模适配的问题,所以只要技术到位,替代是非常容易的。

  但是核心的CPU和Soc却并非如此,由于上层软件的运行都靠CPU和Soc提供算力支持,所以软件在编译的过程中,必须和底层CPU或者Soc的指令集适配好,否则就会出问题,这也是为什么苹果公司在个人电脑产品上从英特尔的芯片更换到M1芯片之后,会要求软件厂商们基于ARM架构重新开发对应软件的根本原因。

  所以说,本质上,并非是我们自研的CPU不行,而是软件生态暂时不充足的问题,并且在国产化的CPU准备上我们已经很充分了,例如龙芯中科自主研发的LoongArch架构已经进入到了商用阶段,其次阿里、中科院加码的RISC-V架构在性能表现上,也已经处于行业主流水平,目前所欠缺的就是系统和生态的补充。

  当然,除了这个方面以外,还有就是目前正在加速建设的芯片制造产业链,毕竟当芯片设计都准备好了之后,真正落地制造才是根本,毕竟华为的芯片设计能力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平,之所以无法继续麒麟芯片的上市,就是卡在了芯片制造上,而目前正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芯片制造。

  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根据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全年我们的研发经费投入达到了2.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了3563.2亿元,同比增长14.6%,而这些资金绝大部分都流入到了通信、电子设备制造领域。

  并且可以预见的是,这种成规模的投入在未来10年里,将会持续出现,所以说2.8万亿的研发投入更可能只是一个起点,而面对着我们对于研发的热情,美媒方面也是传来评论表示,在芯片领域砍单430亿颗只会是一个开始。

  事实的确如此,伴随着我们在研发领域的不断加码,各方面的芯片制造能力必定快速提升,届时我们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自给自足后,那么就没有必要在去购买海外的产品了,毕竟我们自研的产品可以保障使用的安全、可控。

  而在研发领域的不断加码,也是我们乐于看到的,需要说明的是,华为之所以可以在5G通信、手机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实现爆发,本质上就是华为常年以来对于研发领域的不吝投入,但是我们也需要明白的是,我们不是只需要一家华为就把所有的技术都突破了,当然这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希望的是,国内市场出现更多的类似华为这样的顶级高科技公司。

  而目前也的确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阿里巴巴就是其中的代表,阿里最近几年在研发上的投入,正快速追赶华为,而在芯片领域,阿里也成为了新的领头羊。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