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鞍山房产 >
有关浑水摸鱼看看网友是如何评论的!
时间:2023-11-28 19:22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点击:176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虹口区选派的第十二批援滇、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于去年7月踏上征途,在援外的这段时间里,数十位同志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于对口支援全过程,融汇在援外事业追求中,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倾听人民呼声,鲜红的党旗始终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一线高高飘扬。

  对口支援期间,虹口的援外团队打出一套组合拳,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全面助力云南省文山州、青海省果洛州玛沁县的高质量发展。区委组织部、区合作交流办特推出“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丨优秀援外干部人才”系列专访,感召广大干部人才持续投身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大任务中去。

  2022年7月,由6名上海市第十二批援滇干部和4名虹口区第四批援建干部组成了文山小组,肩负上海市委、市政府,虹口区委、区政府的重托,来到祖国西南边陲——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投身于综合协调、项目推进、产业落地、就业扶贫、消费帮扶等一系列光荣的援滇帮扶工作。接下来的4期推送,将分别介绍援滇干部在文山州四县扶贫路上取得的实绩实效。

  来到文山之后,文山小组主动适应新变化,深入文山大地,走进村村寨寨,走到边境国门,感受红土地上的国情州情,感受南疆多民族的风土人情。“扎根边疆 心向中央”“等不是办法 干才有希望”“农民增收一口清 基层治理一网兜 绿美建设一直抓”……这些工作口号已经成为朗朗上口的话语,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像水一样融进了文山大地。

  区委办副主任、现任文山州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李小强时刻牢记“守底线 抓发展 促振兴”的东西部协作主线,突出一切工作都为了农民增收。以沪滇协作项目为抓手,抓调度、常督导、勤指导、时协助,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序时拨付进度。以特色产业、乡村建设、基础设施等项目推进带动当地农民特别是脱贫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活面貌。

  一年多来,虹口对口四县累计实施市级项目43个,投入资金3.14亿元,建成一批成效好口碑好的项目,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比如,东升村和石漠化治理后的猕猴桃基地都成为展现“西畴精神”的红色研学基地;马关龙树脚村建成的和美乡村示范村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丘北白脸山村旧貌换新颜,利用千亩荷塘为村集体增收;富宁八角产业走上规模化和品牌化道路,燕窝果从担心没销路到供不应求。

  这批干部援滇之际,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五年过渡期。面对从“四个不摘”到“三个转向”的更高要求,李小强和文山团队始终牢记新要求,适应新变化,特别是在园区共建和东部产业转移、消费协作、就业帮扶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组织引导上海园区与文山各县市园区逐一建立共建关系,并开展互访交流、挂职培训、招商引资等活动,今年文山累计引进企业28家,到位资金7.45亿元。

  组织企业赴沪参加展销会,帮助对接联系盒马鲜生、麦德龙、珍滋味等销售平台,促进文山产品走进上海市场,今年文山州销往上海的产品累计价值超过2亿元,较去年增长一倍以上。协同两地人社局开展劳动力转移工作,督导外出务工一次性补贴发放,引导上海人力资源公司来文开展招聘工作,今年共帮助6870名当地农民到上海就业,实现了工资性收入的增加。

  文山团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与云岭大地的调查研究相结合,加深了对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的理解。

  基本国情和初心使命激励着他们担当作为,“文山之干”“两场革命(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三法三化”“三个马上”这些文山工作方法逐渐入脑入心,成为习惯。通过各县临时党支部将文山小组干部人才凝聚在一起,互相关心关爱,在实干中践行“一次援滇行、一生云南情”的誓言,助力彼此在不同岗位上发挥最大力量。

  区应急局的余桢和区城管执法大队的于钰明组成了文山西畴援建小组,赴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开展对口支援工作。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西畴小组通过沪滇协作工作的深入开展,强化东西部协作资金向生态产业倾斜,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示范项目,切实打响西畴县“乌金白玉”声名。

  西畴乌骨鸡皮黑骨乌、骨脆肉滑、鸡味浓郁、味道鲜美、口感独特,是药食两用的高原养生佳品,颇具开发潜力。乌骨鸡产业是西畴“一县一业”产业,也是西畴的乡村振兴重点产业,更是东西部协作工作重点扶持产业,多年来虹口区持续投入资金支持。

  截至目前,西畴乌骨鸡存栏100万羽,出栏200万羽,全产业链产值5.84亿元。带动全县29个养殖专业合作社、31个养殖场、110户养殖大户、3万户养殖户共同参与西畴乌骨鸡的养殖。

  西畴县石漠化极其严重,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2亩,土地条件制约了群众致富。经多次调研走访和学习研究,西畴小组发现“盘活庭院闲置资源,发展地方产业”是带动增收的有效模式。

  素有“药王”“乌人参”之称的本地特产金线莲具有抗衰老、修复肝损伤等功效。小组依托区帮扶资金在西畴县莲花塘乡、法斗乡建设了两个种植金线莲“庭院经济”的示范基地,鼓励农户在林地和庭院自建种植大棚,户均补助4300余元。通过“公司+合作社 基层党组织+农户”的模式,积极协调提供种苗、落实公司指导、成品回收,切实解决老百姓启动难的问题。在两个基地的示范引领下,全县共发展庭院种植金线平米庭院的家庭每年可增收2000元。农户前庭后院的“方寸地”变成了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嫩妖妖豆制品为本地名产,开发潜力巨大,但受限于传统经验技术,产能有限,供应只能局限于一乡一镇,始终没能走出去。西畴小组通过沪滇项目帮扶村集体产业,走出了一条地方产业振兴新路径。

  没有经验,走出去学。小组带队到红河州石屏县考察豆制品产业,学习先进管理经验、生产流程和先进设备技术;到上海推荐农特产品及特色产业。没有资金,积极争取。积极申请把西畴县当地豆制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2023年东西部协作计划内,争取到1000余万资金元支持西畴本土产业发展。没有品牌,树立品牌拓展渠道。成立“上海畴香商贸有限公司”,作为西畴县嫩妖妖豆制品品牌走出去的桥头堡。协助企业设计一套自动化生产系统,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同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延长保质期,扩大销售范围走出大山,构建批发+直营+臭豆腐特色餐饮+电商+豆渣养殖业多方位全闭环发展模式。

  2016年,西畴县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石漠地区猕猴桃产业基地。多年来沪滇协作产业扶持资金累计投入2465万元,支援猕猴桃基地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浩弘弥”猕猴桃获得绿色认证和国家有机认证,入选“文山十大名品”。通过沪滇协作的助力,强化与科研院校、企业合作,引进技术、人才和良种,建立专家工作站,培养了一批批农业专家和技术人才;先后建成880平方米的果品分拣车间、1536平方米的科技馆和300吨鲜果贮藏量的冷库。2023年西畴县三光片区猕猴桃基地产量将突破1000吨,预计可带来1600万至1800万元的收益,带动周边6432名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乌金白玉”只是起点,西畴小组将用足用好用活东西部协作资金,在“乌金白玉”产业基础上,支持南美白对虾养殖、姬松茸种植、香水柠檬、蓝莓种植等更多当地特色产业开花结果,把西畴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选择。

  “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叶草走”,三年援滇行程将半,回顾上半程,失去的是小家的关爱和团聚,收获的却是广阔天地的实践经验。东西部协作是国家的长期战略,在下半程的工作生活中,我将继续牢记区委、区政府的重托,关心服务好援滇小组的各位战友,区州县联动,集中资源到县,以文山所需为基础,不断带动当地农民增收,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同时让各县依托各自的资源禀赋展现不同的特色亮点和典型示范。

  西畴的产业振兴之路注定是曲折的,我的挂职之路注定是不平凡的。要推进西畴实现乡村振兴,只有依靠创新、实干与智慧。西畴人民身上“不服输、不认命、苦干实干”的劲头激励我越过一道又一道难关、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役。在乡村振兴这场大仗中,我将践行“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依托上海资源,守牢返贫底线,推进乡村振兴,在充满奇迹的地方创造更多奇迹。

  在援建西畴的一年半时间里,“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的西畴精神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深刻认识到西畴精神之所以伟大,在于她并非是由单一个体所刻画的,而是西畴人民团结斗争的群像。我深入基层调研,踏足乡村为协作项目出力。积极为当地引入东部企业,努力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对接西畴特色企业,强化线上线下推广,积极发挥“云品出滇”“云品入沪”的桥梁纽带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本文相关评论

联系我们 -